卡卷网
当前位置:卡卷网 / 每日看点 / 正文

绝后为什么对老一辈人来说如此可怕?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5-03-09 22:38浏览数量:73次评论数量:0次

中国人对催婚催生的执着,本质上是一种被生存环境倒逼出的集体生存策略。当你看透背后的社会设计逻辑,就会发现这其实是普通人在恶劣生存环境中被迫选择的自救方案。

当我们翻开史书就会发现,这种模式不是偶然形成的文化现象,而是精密设计的社会治理方案。通过将社会风险完全转嫁给个人,迫使普通人不得不通过组建家庭来自行消化生存危机。

这套治理模式刻意制造了零福利的社会环境。普通人失业后只能依赖存款硬撑,生个大病就可能面临倾家荡产,年老后没有子女照料晚景凄凉可以想象。

你可以想象一下普通人的生活,丢了工作,失业金都不一定有,生了病,没买高价保险就只能小病硬扛,大病等死,要是瘫在床上了,除了家里人谁愿意搭把手,否则连口水都喝不上。

在这样的生存模式下,结婚生孩子才是硬道理。两口子能互相撑个腰,老了还有孩子兜底。对社会来说,这既能让老百姓自己扛风险,又能源源不断给社会输送干活儿的年轻人。虽然现实里总有人离婚散伙,也有孩子不孝顺的,但还是普通人最靠谱的选择。

在这种生存状态下,婚姻和生育就演变成最原始的避险工具:夫妻互为风险对冲工具,子女成为养老储备金。这不是出于情感需求的选择,而是这个环境下的最优生存法则。

这种机制之所以能延续两千年,在于它同时满足统治需求与底层逻辑。

对统治阶层而言,家庭单位承担了本应由国家提供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障功能,极大降低了社会治理成本。

对个人来说,虽然需要让渡部分自由成为“供养机器”或“生育机器”,但至少能在失业时有人分担账单,生病时有人照料。

即便现在离婚率升高、养老问题频发,但相比完全独自面对风险,抱团取暖终究多一分保障。

这种生存逻辑深刻塑造了社会规训机制,当整个社会将个人价值与婚育深度绑定,不婚不育者自然被视为破坏系统稳定性的危险分子。

但现实问题在于,这套延续千年的模式正在遭遇现代性冲击。当六个钱包被房价掏空、教育军备竞赛吞噬家庭积蓄时,传统家庭互助体系已不堪重负。

但是系统惯性依然足够强大,既得利益者努力维护现有秩序,普通人被困在“不结婚更惨”的思维定式里。

想要破局只有两条路,要么彻底内卷的极少数强者,要么润到社会福利更完善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两条路都很难达成。

这种婚育焦虑的本质,是零福利社会倒逼出的生存智慧。当一个人连生场病都可能阶级滑落、失业三个月就面临断供时,确实没有资格追求个体自由。

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普通人注定要在“让渡自由组建家庭”和“独自对抗系统性风险”之间做出选择。

END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卡卷网

卡卷网 主页 联系他吧

请记住:卡卷网 Www.Kajuan.Net

欢迎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