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前两回是否可以被删掉?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5-01-12 18:20浏览数量:95次评论数量:0次
不能。
倚天其实有个很隐秘的主题。
在光明顶上,张无忌与小昭困于密道,见了阳顶天夫妇的骸骨,金庸专意写小昭唱了一首曲子:
……
展放愁眉,休争闲气。
今日容颜,老于昨日。
……
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
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
百岁光阴,七十者稀。
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还有:来如流水兮去如风,不知何所来兮何所终等)
紧接着的明教众人决意殉教,唱词是: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我想,这个隐秘的主题,是有关时光与生死的感慨。
类似的只有这两处吗?并不是,类似的感慨,遍布全书。
你看张翠山殷素素,穷发十载泛归航,一朝命散;张无忌自己中了寒毒,五六年里,无时不在忧虑生死;胡青牛医人不自医,凤阳城外饿殍满地,人率相食;及至蝴蝶谷白衣如雪,大好男儿将要血撒中原,都是生死的命题。
再后来,张三丰的铁罗汉自不必说,灵蛇岛上,黛绮丝邀谢逊借刀,言谈里满是故人俱老,此身堪惊之意;四女同舟何所望时,茫茫大海上,小昭的两首曲子,可又由殷离再点了一次:
五人相对不语,各自想着各人的心事,波涛轻轻打着小舟,只觉清风明月,万古常存,人生忧患,亦复如是,永无断绝。
忽然之间,一声声极轻柔、极缥缈的歌声散在海上:“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却是殷离在睡梦中低声唱着小曲。
……
各人想到生死无常,一人飘飘入世,实如江河流水,不知来自何处,不论你如何英雄豪杰,到头来终于不免一死,飘飘出世,又如清风之不知吹向何处。张无忌只觉掌里赵敏的纤指寒冷如冰,微微颤动。
这又是有关时光的感慨。
更不必提朱武后人、丐帮出场、黄衫女登场(专门写了神雕侠侣绝迹江湖)、以及书末武穆遗书大显身手时,与前两作比较而得的物是人非感了。
从这种角度看,可以说,倚天的主体是少年人,结构却是本时之书。射雕是《传》,神雕也明确了故事聚焦于侠侣,唯有倚天是《记》,跨越百年。
而这许许多多的感怀,都从郭襄张君宝身上引起,都从郭襄张三丰身上结束。
小说第三章起笔便写: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
这一年是元顺帝至元二年,宋朝之亡至此已五十余年。
而旧版倚天的结尾却是:
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回环往复,恨无绝期。
这极其完整的结构下,铺垫了全书的怅惘。
影视作品没有办法去表现“少年子弟江湖老”的场面,更难以展露百年的时光如何逝去,回忆都成虚假,那么,删除前两回倒无可厚非。
但原著如果删了这两回,损害可大得很。
ps:如果没有倚天的这两回,没有描写过骑驴的意象,郭襄的形象,不过一个痴情女子,不至于聪慧二字。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