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对计算机行业的看法,是否准确?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4-12-28 01:34浏览数量:74次评论数量:0次
如果这段话,在我二十岁的时候听到,我会「大笑之」。如今三十而立,尤其结识了从商多年的岳父之后,这段话,可以说是触及个人发展的本源了。
你选择了一个行业,首先要去想怎么切入市场。对于计算机行业而言,市场被大公司所占据,对于个人而言,切入市场的方式就是迎合这些公司的招聘要求,这相当于从被动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为啥现在这么多培训班,尤其是Web前端,招生宣传往往是一毕业就18K?往上追溯,因为外包公司能给到这个价格。
为啥外包能给18K,而不是自研公司?因为外包对接的是甲方,甲方一个岗位,初、中、高、专级别划分,能给到18K的,基本是中高级别的外包,但是你知道甲方给外包多少钱吗?据我了解,可以开到25~30K,中间的差价,相当于是外包公司的毛利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大公司的部门之间,是有HC(Headcount,俗称人头)差异的,如果A部门的项目缺人,又没有HC,怎么办?找有富余HC的B部门,借调。可以是直接调人,也可以是借HC自己招人,只不过招来的是挂在B部门的编制下。但是A部门的预算,要支付给B部门「服务费」,别的公司我不知道,但是我们部门是50K。
你没听错,一个50K的技术服务费,落到真正干活的外包手上,往往只有15~18K。
那我们部门傻么,花50K去招一个外包?项目的压力就摆在那,干不完就影响年终绩效,反正花的是公司的预算,50K也收不到自己的腰包,而且对部门领导而言,这点钱,都不够年终奖塞牙缝的。
那公司傻么,允许手底下这么做?因为要抢市场,或者是优化流程,这些带来的收益,往往能增加几千万利润或者节省几百万的成本。财报好看了,股票涨了,股东开心了,领导年终奖有着落了,皆大欢喜。区区50K一个的外包岗算什么,连服务器租赁费的零头都算不上,何况做完项目了还能优化掉。
那回到18K,为啥培训班出来的Web前端,大部分没法直接去自研?
第一是,18K在深圳的自研公司,算是比较高的薪水,对技术要求也比较高,而且岗位歧视严重,大部分宁可给JAVA岗20K,也不愿给前端18K;第二是自己的简历是包装过的,真正接手了18K的工作,往往会非常痛苦,待不久;最后,大部分自研公司,都在吃市场的边角料,盘子/利润做不大,怎么提高员工待遇?老板又不是来做慈善的。
说完了外包,再说内编。为啥大公司都喜欢用外包?因为内编麻烦啊!一个月薪20K的内编,企业往往要付出远超20K的成本,招聘流程又臭又长,每年还要搞考核,还不能随意裁员。
但还是因为利益问题,部门必须要有内编镇场,而且有些东西,外包就是做不了,比如核心算法、服务器部署权限等等,这些都要用合同和股票来捆绑。
公司越大,岗位越重要,越是会弄A/B角备份机制,防止某些人权重过高,「功高震主」这句话不是开玩笑的,这点尤其体现在技术岗上。所以,令尊说的没错:
如果你只知道学技术,刷题,即便你的技术再好,内心深处仍然会有被别人支配的恐惧感。而且,你时常会疑问,技术到底学多少,才能没有恐惧感?答案是,越学技术,很可能你会越质疑自己。
我先后待过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一家E轮公司,可以明确的说,公司越大,用于沟通的时间就越多,不但要应付各种需求,各种考核,还需要阻止突然甩过来的锅。一家拥有完善的研发流程的公司,从「需求提出」到「部署上线」,至少要经历:需求澄清会、需求评审会、需求宣讲会、设计评审会、测试用例评审会、代码评审会等等,还不算其他临时的沟通会、例会、总结会、分享会,技术越好,要参与的会议就越多,真正留给写代码的时间,是很少的,基本靠晚上加班,相对清净。
你说我不参加这些,只想闷头写代码,钻研技术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但这种基本只存在和业务部门关联较弱的部门,比如算法、科研部门,没有版本交付压力,也不需要搞「敏捷开发」。
这种部门,好也不好。好的是你的天赋、兴趣,终于有用武之地了,没有什么办公室政治,一心做研究,而且薪资基本是打工人的天花板;不好的是,门槛非常高,市面上可能就那么几家大厂,能够养得起这些人,一旦对标的行业受到打压(可能是国内外的政策影响,比如教培、地产、通讯),公司大幅亏损,不得不裁员的时候,你的技能,在招聘市场上,很可能竞争不过写业务的,薪水也会大幅下降。
当年的光伏行业,受到欧美打压,破产了多少公司,那些高端人才被迫去做低端岗位,虽然最后国产光伏还是站起来了,但人生又有几个十年?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少见到大龄程序员,到了年纪尽量转管理岗的原因之一,加上目前科研环境确实不咋样,大家都不傻,只是为了抗风险罢了。灯塔国在搞自动驾驶、ChatGPT的时候,国内大厂在削尖脑袋怎么把广告精准推送,以及抢占底层人民的生存环境上……
你知道最让我震惊的是什么吗?据报道,ChatGPT的研发团队不足百人,其中有9位华人,6人曾毕业于国内高校……欧阳龙是InstructGPT论文的第一作者,也是RLHF论文的第二作者,是这两个关键技术项目的核心人员。
再对比一下「文心一言」,要感谢ChatGPT没开源,不然就是下一个套壳产品,国内骗补贴的公司,太多太多了。
但是同样,你也可以从社会的供需关系来切入市场,从最底层来塑造一个模式,利用复利的原理来扩大这个模式。这个模式,很可能不是技术书、面试题所能衡量的,它可能并不是高科技,也不漂亮,但是你的目的是让它增长,然后再复制这个模式。
如果你的兴趣就在这里,那你就仔细思考思考这个社会的经济形势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想明白之后,塑造你的产品,为别人创造价值。
这两句话才是精华,适用所有行业。任何技术(注意,是技术,不是学术),都不能脱离市场单独存在,不然就成了「屠龙之术」。
猪大肠好不好吃?国内好这口的不少,但是你学艺三年,然后在中东的YSL国度开一个店试试?当然,要是精通了「九转大肠」,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还是回到ChatGPT,研发团队在收会员费的时候,很多国人,凭借地区封锁、很多人卡在填电话那一步的时候,事先通过海外优势,注册了各种成品号,然后售卖。更有甚者,自己搭个海外服务器,部署一下镜像网站,然后有偿提供给国内用户,赚的盆满钵满。
同样是收会员费,那帮人需要掌握多深的技术吗?你仔细看去,无非就是倒爷的手段,只不过加持了一点IT技术罢了,它并不高科技,也不漂亮。共同点就是,切实解决了一部分人想尝试ChatGPT,但是靠自己很难达成的痛点。搭网站的人,只花了一份时间,就卖出了N份,这就是「复利思维」。
倒爷只是各种赚钱的手段之一。打工能赚钱,形成自己的圈子,也能赚钱,不然怎么解释很多大厂的程序员去写公众号,然后恰广告?令尊没有教你怎么学习/落地的「术」,而是教你什么是「道」,促使你思考,在当前环境下,应该用什么样的模式,通过技术来赚钱,而不只是出卖劳动力,甘于沦为打工人。
因为你在一个无比复杂的圈子里,但是很难塑造自己的圈子,就是那个你自己做主的圈子。
当你被办公室的尔虞我诈、996塞满、无暇思考的时候,是无法单纯地通过「努力」来破局的。
前两天还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程序员都有自己的服务器吗?」
我看到后,脑海中瞬间浮现一句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