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十六岁了,以前妥妥的学霸,已经休学一年了,患了抑郁症,怎么爱她?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5-05-08 23:17浏览数量:6次评论数量:0次
疯狂的玩。把以前的学习习惯全都打乱,把以前的生活规律全打乱,每天不做任何计划,想起什么干什么。如此一年,也许还有救。
这个学霸患抑郁症的根源可能在于,学习是她唯一能获得正反馈的事情,但是没有按照计划达到想要的结果。他们计划性很强,但是永远对结果不满足。一天没学习就焦虑,三天不看书就崩溃,那种“没完成计划就落下功课”的焦虑会把人逼疯,吃不下睡不下。但是当强度到一定程度之后,即使他们按自己的计划每天看书,脑子也接受不下了,效果会超变差,甚至还不如边玩边学的人,于是他们焦虑,觉得自己唯一的长处也消失了,这个长处消失对他们的自信心是毁灭性的。以至于不知道以什么来定义自己,那种重心偏移的失重感和找不到效率的恍惚头脑,会让他们觉得失去了世间最最宝贵的东西。
这个东西倒不是说学习好了就可以好大学将来有好工作挣大钱的想法,而就只是学习好的时候那种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中的安全感,这个安全感是人踏实站立的根本的基石。
这种安全感一旦丢失,就如同把人剥了衣服丢进暴风雪中,大雪茫茫看不清道路,心神恍惚又极度焦虑和恐怖,片刻不能喘息,只想用最极端的方式——死亡来获得最痛快的解脱。
看过描述,家里不和谐,父母离异。这种家庭学霸已经在成长中把对人的感情收敛起来转化到学习带来的那种幻想的正反馈中。
表面看他们对人是没有特别的感情的,对父母,同学,兄弟姐妹都没有什么真正的感情。他们真实的感情在知识构建的虚幻世界里,这是他们立身之本,是唯一有效交流的空间。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在外部世界体会过感情的互相交流,所以他们把情感交流投入到学习思维构建的一种幻想空间中。
试想一下这个空间有你最放心踏实的某个角落,它总是会在你祈求时给与正反馈,就像现实中缺位的父爱和母爱一样,但因为某些原因(抑郁症导致思维迟钝,最终学习思维滞缓)这个空间越来越小,最后关闭了对你的那扇大门,只徒留你一个,孤零零留在你尚不熟悉的人间,周围人行色匆匆各自都有自己的目的而去,惟有你自己茫然驻足,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道何去何从,即使与周围父母亲属交流,也是空洞无物不知所云,甚至适得其反。
这是何等的恐怖绝望。
“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道理我很能感同身受。
首先要确定孩子是否抑郁了?
很多家长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患有抑郁症,有时甚至认为孩子是“装病”以逃避上学或生活中的压力。因此,首先需要了解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有助于父母及时识别并提供支持。
1. 持续情绪低落
青少年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情绪的持续低落。他们常常感到压抑、悲伤,甚至无缘由地流泪。不同于短暂的情绪波动,抑郁情绪通常持续数周甚至数月,让孩子无法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快乐与满足感。
2.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患有抑郁的青少年往往对曾经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动力,例如参加社团、和朋友玩耍,甚至不再喜欢自己喜欢的运动或兴趣爱好。他们更倾向于独处,减少与外界的接触,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一段时间,可能是抑郁的信号。
3. 精力不足与持续疲劳
抑郁症患者常感到疲惫,缺乏动力,即使活动量不大也会感到筋疲力尽,甚至连简单的日常任务都难以完成。这种精力不足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
4. 睡眠问题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常见表现之一。有些青少年会出现失眠,难以入睡或容易醒来;另一些则嗜睡,睡眠时间过长却仍感到疲惫。睡眠问题会加重抑郁症状,并引发一系列生理问题。
5. 食欲和体重的明显变化
抑郁症会导致食欲显著变化,有些青少年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另一些则暴饮暴食,体重迅速增加。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避免忽视这些细微变化。
6. 情绪波动与易怒
一些抑郁的青少年会表现出情绪波动和易怒,可能因为小事变得愤怒,甚至爆发情绪失控的行为。这种情绪的极端变化有时会被误认为“叛逆”或“懒散”,但实际上可能是抑郁的特殊表现。
(注意:青少年因为易怒,也容易被误诊为双相障碍)
7. 自我评价低与过度自责
抑郁症常伴随负面的自我认知,青少年可能对自己产生强烈的不满,过度自责,认为自己“无能”或“不值得被爱”,进一步加剧抑郁症状。
8. 对未来感到绝望
抑郁的青少年往往对未来失去希望,感到绝望和无助。即使面前有很多机会,他们也很难产生积极的期待。
9. 学习效率和专注力下降
抑郁症会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功能,导致他们集中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这不仅影响学业,还让他们在压力和自责中陷入更深的抑郁情绪。
10. 自伤和自杀倾向
一些严重的抑郁案例中,青少年可能出现自伤行为,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自伤行为或提及自杀,必须立即引起重视,寻求专业心理健康服务。
如果有上面多个症状,建议父母带孩子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不要自行诊断,避免误诊,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二、父母应如何看待抑郁症:避免自责
当得知孩子患有抑郁症,父母往往会陷入自责,认为这是自己教育方式的失败。实际上,抑郁症的成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抑郁症的成因,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所面临的困境,避免盲目责备自己或他人。
1. 学业压力
在中国,许多青少年面临沉重的学业负担,过高的成绩要求可能让他们感到疲惫和焦虑。当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青少年容易陷入自责和失望,进而产生抑郁情绪。
2. 人际关系问题
友谊、同伴关系、恋爱等社交压力是青少年的重要压力来源。孤独感、人际冲突或被排斥的经历会影响他们的自尊,甚至导致抑郁。
3. 家庭环境的影响
不良的家庭氛围、父母的冲突、过度的管教或忽视,都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失落。
4. 遗传和生理因素
家族中有抑郁症史的青少年患病风险更高。此外,青春期的激素波动也可能对情绪产生显著影响。遗传因素和生理变化共同作用,可能让一些青少年更易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
三、调整教养方式,尊重孩子的独立需求
从童年期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会经历剧烈的变化。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再需要完全的依赖父母,而是渴望独立和自我身份的确立。然而,一些父母仍然按照对小学生的方式来管教和管理青少年,试图用控制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这往往适得其反。
如果你家有青春期的孩子,我强烈推荐一本小书《我不想再担惊受怕!》,更好的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当父母会开始转变,孩子也就会发生积极变化。
1. 减少控制,给予空间
父母应减少对孩子生活细节的干预,避免频繁的干涉。青春期的孩子追求自我空间和独立性,过度的控制会让他们感到不被信任。
行动建议:父母可以和孩子商量如何平衡独立性与家庭责任,鼓励他们自己做决定,例如决定学习时间安排或周末活动计划。在给予自由的同时,也应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
2. 尊重情绪,学会倾听
与孩子沟通时,不要急于建议或批评,而是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通过倾听,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并给予他们所需的支持。
行动建议:倾听孩子的情绪时,可以用“我能感受到你现在很难过”或“听起来这件事让你非常烦恼”来回应孩子的感受,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被理解,而不是被批评或忽视。
3. 管理自我情绪
父母还需关注自身情绪管理,避免将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保持冷静和稳定,展现坚定的支持,以减轻孩子的压力,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行动建议:当孩子表现出情绪波动时,父母不应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或愤怒,而是保持平和,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在你身边”。
四、寻找专业的帮助,回归到父母的角色
抑郁症属于专业领域的问题,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能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帮助。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接受心理咨询,让专业的人解决专业的问题,而自己则回归到父母的角色,成为孩子的情感支柱。
友情提醒:避开心理咨询中的伪科学!
1. 心理咨询与支持
心理咨询师受过专业训练,能够帮助孩子梳理情绪和困惑,并逐步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通过心理治疗,孩子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表达自己,减轻心理压力。而且,心理咨询往往比药物更能避免复发,尤其对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
2. 药物治疗的配合
部分青少年可能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尤其在症状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生理症状,为心理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
3. 家长支持小组的作用
父母可以选择加入家长支持小组,与其他有相似经历的父母交流,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和陪伴孩子,这能帮助自己调整心态。
最重要的是,寻求专业帮助并不意味着父母的陪伴和支持不再重要。恰恰相反,专业帮助为孩子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干预,而父母的理解与关爱则是孩子在治疗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力量。
五、抑郁并非不可解决的难题
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陪伴是帮助孩子走出阴霾的重要力量。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还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面对抑郁的挑战,家庭的支持是不可替代的。
通过识别抑郁症状、了解成因、改变教养方式、倾听心声、寻求专业帮助和调整生活方式,父母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重拾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文章作者:檀心旅途
文章链接:女儿十六岁了,以前妥妥的学霸,已经休学一年了,患了抑郁症,怎么爱她? - 知乎
文章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删)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 上一篇:如何看待贴吧热帖吐槽复旦大学不向社会公众开放?
- 下一篇:河南人为何如此钟爱胡辣汤?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