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大二真诚求助,绩点滑落击垮自信,阳光开朗变沉默寡言,难以集中精神学习,室友矛盾,该怎么走出困境?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5-03-05 22:04浏览数量:46次评论数量:0次
最近因为在读《死母综合征》,我也不断的思考一个情景,一个人在找不到爱和关注的地方,他会如何的为了获得这些部分疯狂而行动寻求外界的正反馈,而如果他怎么都找不到,他又会如何陷入抑郁,焦虑,不安,高敏感的混乱之中。
寻求充满爱的灌注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所以这也变成了我们努力的学习背后的动力,努力学习带来的成绩好,在小学,初中,高中总是能够换来周围家长,老师,同学那里的高看一眼,你可以看到老师,父母,邻居看这个孩子的眼神都充满着温馨,爱,喜欢。他们也因此获得了“值得”的孩子的确认和待遇。
皮特.方纳吉认为”那些在其他人眼中看到自己是值得的孩子“,会借着父母的爱和安全依赖,然后更加充满信心的探索外部世界。这些在初高中总是在某种程度上家长,孩子,和老师都满意的结果。
当然在小学,初中,高中,这个是一个家长,老师,孩子都赢的结果,但这并不等同于这样的状态就真的带来这个孩子全方位的发展。因为存在一些情况,比如父母都忙于工作,父母也不知道如何爱孩子,父母婚姻感情问题,父母完全没有多少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所以成绩好成为了孩子唯一吸引父母爱和关注的途径。或者成绩好变成孩子唯一知道得获得爱得方式,导致这个孩子和环境形成了某种匹配,这样就将一个孩子控制在那样得半温室的环境,他只用好好学习,就能得到他想要的爱的灌注……
这是很残忍的一件事,因为这些孩子总是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思考,需要自我负责。如果他所有的发起和父母那样爱的灌注紧紧关联在一起的时候。随着孩子进入高中住校,进入大学。随着距离家变远了,随着接触频率下降,生活在父母身边频繁接触所带来的爱的灌注的浓度就会下降。
这个下降之后的个体,他们就会体验到大量的不适,最开始也许是无力,匮乏,不敢,恐惧,自卑。很多成绩好的孩子对这部分是不熟悉的,他们会拼命想要采取行动将这部分排除出去,或者使用他们惯常的方式将这部分,比如使用成功,成绩来重新置身于之前的爱的灌注之中。
不同的个体在这里表现不同,那些自体特别弱的,人格发育水平更低的个体就像几岁的小宝宝被人抱走一样,在住校之后,高一,大一上半学期就开始出现大量,焦虑,抑郁,失眠,退缩,不适应。
自体稍微强壮一些的,他们就像一个车子陷入沙漠之后,拼命的重启,不断呼唤一个不令他们那么不舒服的环境,所有人眼中都带着爱的环境,能够看到并认可他们努力的环境。那个环境像一件仙袍,穿上之后那些所有的无力,不适,焦躁就会迅速消失。更准确的就像止痛药,或者兴奋剂一样,所以他们也会拼命的做出各种尝试,来获取灵药。
但是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进入大学之后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老师同学家人对于他们获得好成绩的兴奋度有限,很多时候这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迷茫,或者受挫。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发起的行动是在爱的灌注不足的情况,并且目的是为了借助其他人的正反馈来强化他们的自体感,中断他们体验到的被动感,无力感。所以他在其中投入有多少,能耐受多少焦虑走多远我们是不知道的,并且做事情的过程他们有多么的享受,多么珍惜自己的成果,比如他们是否更容易因为成功后带来的体验不一样,而迅速被放弃。随着尝试的次数越多,他们就会逐渐迷失……
之后他们就会陷入一种自我效能感低下的状态,仿佛之前对他们唾手可得的成功,现在他们丧失了这个功能。之后他们就像那个被剥去了心理皮肤的个体,一边体会着血肉的疼痛,一边体验着外界刺激带来的刺痛,灰尘,温度,等等这些不受控的部分令他们体验到某种被摧残的感觉。迫切渴望披上某层心里外衣,进入充满爱的灌注的半无菌环境,滋养他们。
关于这个我不知道经常和家长朋友沟通是否有效,在他们离开家之后,他们会因为住校,或者成年了等情况,他们就像之前认同成绩很重要一样,也会很容易认同他们有责任照顾好自己,照顾不好自己就没资格获得家长的爱,没资格找家长提要求。
当然家长是有可能因为孩子不在身边,他们的生活节奏会发生一些变化,孩子引发他们的紧张度也会下降,乃至于一些家长在孩子离家之后就开始自己找乐子,开始忙自己的事情。这有时候也总是带来一种被抛弃感,特别是当他们想要找父母寻求能量援助的时候,家长不像之前那样围着他们,那么紧张他们了,这些都会令他们更难信任家长。或者对于家长为什么这样产生某种猜测。
这些都会加剧他们获得社会支持的难度,但是他们的确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需要和周围人有更多深入的沟通才能消化他们体验到的紧张和焦虑。
如果实在支持系统差,或许是需要做一些高频咨询的,代谢他们无时无刻体验到的紧张,孤独,焦虑,虚无,迷茫,不安的。而后协助他们逐渐找到一个更加稳定的心理皮肤,心理组织,协助他们找到随着年龄增长一个人再也回不去那个爱的灌注环境之后他要怎么成为自己的答案,而这也需要足够长的时间……
下面有几篇文章可以看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Leo Chen:应对无助/绝望的几个小方法
Leo Chen:安全感不足者如何通过调整居住环境提升自我安全感
Leo Chen:做心理咨询前你应该知道的七个方面(干货)
Leo Chen:【必读】何谓精神分析/动力取向的治疗(国际三大协会怎么说)
Leo Chen:写在渴望-不安-迷茫-崩溃,自我完整感和力量感之间
Leo Chen:适应中的不安全感-思维反刍-问题/情绪解决是如何从正常反应变成症状的
Leo Chen:作为生命原动力的痛苦、渴望及其运作过程中的尊严和能力凝结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