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卷网
当前位置:卡卷网 / 每日看点 / 正文

为什么西方不承认中国古代科学的东学西渐?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5-04-03 21:33浏览数量:40次评论数量:0次

为什么西方不承认中国古代科学的东学西渐?  第1张

我只把子木年华关于古希腊造船这段暴言列出来,但并不代表他其他说的一些东西全都没问题。

子木年华轻轻几句话,便是串子都无法到达的高度。

为什么西方不承认中国古代科学的东学西渐?  第2张

并非第一时间

正好最近海洋考古和船舶考古相关的东西看得多,拷打一下子木年华(顺手的事)

我不知道子木年华这个所谓的“东方亚洲”到底指的是“东亚”还是“希腊东边的亚洲”,但不管他说的是哪一种,都不可能是东亚,因为近东地区到青铜时代晚期已经在造船中运用了比较成熟完善的榫卯技术,希腊无论如何也不至于绕那么大个远。Uluburun沉船大概是在叙利亚-巴勒斯坦或者塞浦路斯的某个地方建造的,按照Cemal Pulak和Lucien Basch的观点,造船中使用榫卯的技术大概起源于黎凡特,然后向西传播。

另外Uluburun沉船也是目前世界最早的明确使用榫卯造船的例子。

为什么西方不承认中国古代科学的东学西渐?  第3张

Mortise-and-Tenon Joints of Bronze Age Seagoing Ships, Cemal Pulak,随便写点吐槽就别在意格式了

至于希腊,根据Patrice Pomey的说法,希腊榫卯技术取代缝合技术的时间大概是在古风时代到古典时代之交,大概是希腊东方的亚洲的腓尼基人传播到希腊的。

(以及需要提醒的是,榫卯和缝合板虽然是有取代关系,但并不是一项互斥的技术。例如BC400的Ma'agan Mikhael的船只就是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技术,甚至还采用了金属钉进行加固,钉子、榫卯、缝合板,都不是完全非此即彼的技术。)

另一个没可能的原因是中国目前最早的木板船是2015年汉长安城北渭桥遗址出土的古船,这种大量木榫板、木钉并联船板的技术在国内是第一次发现,但这是汉朝时候,相比地中海已经算很晚了,而且船板连接方式和后来的中式帆船也有相当之大的差别,榫卯技术不仅不是东亚传到地中海的,搞不好还是从地中海那边交流得到的(论文原意)。

(此外就是,河北平山县中山国一号墓葬船坑随葬的5艘实用木板船,不是榫卯的木板船,相邻船板的边缘都发现对称凿出的小圆孔,而且用长薄的铁片穿孔捆扎,所以更像是缝合法。)

为什么西方不承认中国古代科学的东学西渐?  第4张

西安市汉长安城北渭桥遗址出土的古船,刘瑞、李毓芳、王志友等

其次就是舱壁这个结构(或者按他所说,“水密隔舱”)在中国古代用的最多,但在公元前的希腊其实也有例子,前几天刚好写了一篇短回答,就直接贴这篇回答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塞浦路斯凯里尼亚的了。

为什么古希腊当年没有发明水密舱技术?

另外上面的短回答顺带也回答了防水涂料的问题(因为某个杠精的缘故),一般来说就是松焦油和沥青了,还有就是蜡了。Ma‘agan Mikhael沉船使用蜂蜡和树脂进行混合,在水线以下的位置还额外添加了碳粉,这不是防水涂料是啥?

还有一种就是包层铅皮,凯里尼亚沉船就是包了铅皮提高防水性的,目前第一个包铅皮的例子就是凯里尼亚沉船的。至于别的,Syracusia也有,同时期的Marsala附近的布匿沉船也包了铅皮,铅皮相比较于松焦油、沥青和蜡,在防船蛆的效果上也明显更好,船蛆是海洋动物,所以在地中海航行的希腊罗马船只也有这个需求。

还有就是说单层板这个,真要双层板技术也不是没有啊,什么叫“古希腊造船技术仍旧没有脱离平接法初级阶段的范畴”。

这首沉船就是很典型的希腊化风格,具有希腊化风格的所有主要特征,不过是罗马人造的,在大约BC75-BC60,于Giens半岛的Madrage de Giens附近沉没,长近40米,宽9米,深4.5米,双层板,而且还包了铅皮加固和防水,包铅皮其实属于希腊化风格的一种典型的造船特征(结尾会总结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都包括什么)

为什么西方不承认中国古代科学的东学西渐?  第5张

Naval Architecture: The Hellenistic Hull Design:Origin and Evolution, Patrice Pomey

最后总结一下Patrice Pomey给“希腊化”(也包括罗马和迦太基)使用的造船技术列出的核心特征:

  1. 具有“舷缘折返”的横截面形态,即呈现酒杯型轮廓的横截面;
  2. 由龙骨(子木年华说欧洲到19世纪初才开始普及龙骨结构实在是鬼扯,我都懒得反驳)及延伸至两端的艏柱、艉柱构成的轴向骨架;根据船只重要性,端部构件的数量可能有所增减,形成艏柱和艉柱复合结构;
  3. 带企口的龙骨及经雕刻的多边形龙骨翼板;
  4. 采用榫卯接合的平铺式船壳板;
  5. 由交替排列的底肋骨与半肋骨构成的框架系统,各肋骨轴线与龙骨轴线对齐;底肋骨与半肋骨通过对接接头延伸为副肋骨;所有框架构件均通过铁钉或木钉固定于船壳板;除了个别情况以外,底肋骨与龙骨保持独立;
  6. 由船壳板列板承托的横向梁;
  7. 内置轴向骨架含龙骨墩/桅座木(通过简易龙骨墩延伸);龙骨墩与桅座木安装于底肋骨背面。

次要特征包括:

  1. 纵向剖面可能具有显著倾斜度;艏部形态(凸出型、直线型或凹陷型)因船型而异;
  2. 艏柱复合结构可能包含破浪艏柱,艉柱复合结构则可能包含位于艉柱下方、与龙骨延伸部分相连的舵踵,其功能类似减摇板;
  3. 船壳板可能采用单层或双层铅皮包覆。

这种体系与古风时代的三重结构(轴向骨架[龙骨、艏柱、艉柱]、横向骨架[肋骨、横梁]和船壳板)是一脉相传的。


子木年华谈及龙骨尚且有点心虚,表示自己说的并不是全对。说明子木年华只是喜欢当懂哥而已,在真正的伪史人面前仍然纯度太低。

为什么西方不承认中国古代科学的东学西渐?  第6张

永远不学无术、永远信誓旦旦

龙骨这个问题我都懒得写很多东西反驳了,随便划拉两笔好了。

首先地中海世界的龙骨,我只能说上面提到的Uluburun沉船就有(尽管和现在意义的龙骨仍然存在一定差别,当然说它是龙骨当然也没问题)。

为什么西方不承认中国古代科学的东学西渐?  第7张

Early Ships and Seafaring European Water Transport, Seán McGrail

古希腊的就顺便举个例子了,反正这种例子多的是,动动手指并不难,上面提到的凯里尼亚沉船,睁大你的( )眼看看,这不是龙骨是什么?

为什么西方不承认中国古代科学的东学西渐?  第8张

The Kyrenia Ship Final Excavation Report, Susan Womer Katzev and Helena Wylde Swiny,甚至还有船蛆蛀咬过的痕迹。

END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卡卷网

卡卷网 主页 联系他吧

请记住:卡卷网 Www.Kajuan.Net

欢迎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