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会导致大脑结构的改变吗?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5-04-03 21:33浏览数量:30次评论数量:0次
题主所说的心脏不舒服的感觉,如果能排除身体疾病的原因,可以考虑是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反应。
躯体化症状是一种情绪与心理相互影响的生理现象。当一个人在面临压力、紧张或恐惧情境时,身体出现了一系列不自主的、与情绪相关的生理反应。
题主中学时因为学业压力大,频繁在半夜出现心慌,有可能是焦虑引发的。
焦虑症常见的躯体症状
焦虑症的躯体化有三个关键特征:医学上检查查不出器质性病变;身体症状来的快,去得也快;情绪平稳的时候症状会减轻,或发生频次降低。
焦虑症躯体化的常见表现
1、心血管系统出现不适
心慌心悸,像心脏要跳出胸腔,但测量心电图又是正常的。
胸前区刺痛,多持续几秒,与心脏病的持续疼痛不同。
血压波动,紧张时血压可能飙到140,放松后恢复正常.
2、有窒息感
突然呼吸急促,导致手脚发麻。这在急诊中还常见,是过度换气。
感觉喉咙里堵了东西,但吞咽功能正常。
3、神经系统不适
有时出现头晕目眩的情况,像踩在棉花,去做脑CT却没有异常。
手脚会发麻,从指尖蔓延到全身的针刺感。
有时会有一种和现实隔离的感觉,就像隔着一层玻璃看世界。
4、消化系统出状况
胃部经常出现痉挛,紧张时胃痛,常被误诊为胃炎。
有肠易激反应,一焦虑就腹泻,有时是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吃饭时总觉得食物卡在食道,吞咽困难。
5、慢性疼痛
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疼痛,比如肩背、腰部肌肉等经常不舒服。
6、其他不适反应
有时耳鸣耳闷,感觉像耳朵里塞了棉花。
出现视力模糊,去眼科检查却显示视力正常。
感觉忽冷忽热,一会大汗淋漓,又突然发冷。
慢性压力对身体的影响
压力最先影响的是人们的肠道。
当大脑接受到压力信息时,这些信息会瞬间传到肠道,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和肠道菌群的失衡。肠道微生态的失衡会引起神经递质的改变。而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又进一步激发压力应激反应,形成恶性循环。
长期的慢性压力不仅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对有害菌群免疫力下降,还会诱导身体对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渴望,通过不良的饮食选择进一步增加了肠道的负荷。
胰岛素分泌也会受到慢性压力的影响。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人体内会蓄积内脏脂肪,女生会出现月经紊乱、多毛痤疮等情况。
压力对大脑的影响
慢性压力会诱发体内持续炎症,炎症除了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还会破坏大脑中的血脑屏障。炎症蛋白就会进入人的大脑。
炎症会对与动机和思维敏捷性相关的大脑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压力还会刺激大脑释放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果皮质醇水平过高、持续时间过长,人可能会出现情绪障碍以及海马体萎缩。
慢性压力下,人们还会出现很多不良的习惯,比如报复性熬夜、抽烟、购物、吃高热量食物等等。
Jacqueline Giovanniello博士和她的团队在研究中发现:
“大脑中有两条会受到慢性压力调节的神经通路:基底外侧杏仁核→背内侧纹状体(BLA→DMS)和中央杏仁核→背内侧纹状体(CeA→DMS),前者支持灵活的、目标导向的决策,后者则支持僵化的、习惯性的行为。在慢性压力下,前者被破坏,后者被加强,使大脑迅速习得习惯性行为模式。”
如何应对压力?
压力无处不在,尤其是在面对学业和高强度工作时,如果暂时不能转换压力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缓解压力的损害呢?
1、坚持运动锻炼
通过运动引起抗炎反应来应对身体炎症。
此外,运动还能促进重要区域的神经生成,生成新的脑细胞。运动还能改善你的情绪、认知能力和身体健康。
运动锻炼不在于强度有多大,关键在于让自己动起来,哪怕去公园散步半小时,也是极好的。
2、保持社交
保持与周围的人联系,比如家人、朋友和社团成员。当你有压力时,放松一下,与朋友和家人互动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帮助你减轻压力。
3、寻找让你能感受活在当下的活动
活在当下的体验能让我们注意和好奇我们周围的世界,有助于我们缓解压力,减轻焦虑感。
比如,正念、冥想,参见志愿者活动、做手工等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 上一篇:有哪些被火车拉来又被高铁拉走的城市?
- 下一篇:QS 排多少名算野鸡大学呢?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