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放在现在是什么水准?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5-03-31 23:27浏览数量:43次评论数量:0次
我看过钱老的《工程控制论》。
这本书虽然只有300多页。但是只用了100多页,就讲完了自动化专业里面《信号与系统》和《自动控制原理》两门课的全部内容。之后又用了100多页讲完了连很多研究生都学不明白的随机过程和非线性系统。
真的是三节课讲完两个学期的知识。甚至可以说钱老只用了100多页,就讲完了一个自动化专业学生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全部内容。读完钱老的《工程控制论》,我感觉我大学四年学习的很多专业课都被串起来了。变得非常丝滑流畅。
既然评论区里面有人提到了《信号与系统》。我就解释一下,为什么钱老的《工程控制论》可以用100多页涵盖奥本海姆的1000+页的《信号与系统》。那是因为钱老的《工程控制论》开篇直接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拉普拉斯变换。之后钱老认为傅里叶变换是拉普拉斯变换在实部为零情况下的特例,不用讲。
是的,大神就是这么拉风。一句傅里叶变换是拉普拉斯变换的特例。直接涵盖奥本海姆的的《信号与系统》的400多页。然后再花十页讲讲拉普拉斯变换的周期采样形式,其实就是Z变换,《信号与系统》就讲完了。。之后介绍一下根轨迹法,就讲完了《自动控制原理》。
读完钱老的《工程控制论》你就会明白《信号与系统》和《自动控制原理》中最核心的概念,那就是拉普拉斯变换。只要把这个的来龙去脉全整明白了。其他知识都是补充。
之后叠个甲,奥本海姆的1000+页的《信号与系统》是一本好的教材。讲的细,习题多。我也学习过。也是收益匪浅。
说一个小Tip。因为这书是1954年的。那个时候连傅里叶积分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钱老用的是富利埃积分。帕斯瓦尔定理也没有,钱老用的是巴塞伐定理。导致我看的时候,还卡了一下。
你听说那个笑话吗?
苏联解体后,科学家们很多失去了工作生活无以为继,于是流失到了国外,高水平的都去了欧美,一位苏联数学教授就这样被认识的美国同行邀请去了美国。
到了美国大学里,苏联教授经过评估,确认水平很高,于是让他先去数学系教数学分析。
开学第一天,美国教授大早来到办公室,发现苏联教授已经等着了。看到他进来,苏联教授有点局促不安地问:“达瓦……额,先生,咱们这边的数学分析一开始都教些什么呢?”美国教授满不在乎地说:“还不就是极限连续微积分那些东西,给他们讲清楚(一学期)就过去啦。”苏联教授点点头:“哈啦搜,明白了,和我们那边差不多嘛。”上课去了。
第二天,美国教授发现苏联教授又是一大早等在办公室里,见面又是一个问题:“先生,咱们这边的数学分析第二天又教些什么呢?”
是的。这就是我看《工程控制论》的感觉。
说白了,作为一个做过一段时间PID和电机FOC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我认为:
即使是到今天为止,起码在控制论领域,后人还没有超过钱老在1954年的水平。当然,我们现在有Matlab了,在1954年需要消耗上千人才能解出来的微分方程,现在只需要在Matlab上输几个命令就行了。
但是在控制论的理论领域,大家都是老老实实的用着钱老的理论。甚至对于钱老这些理论的理解,还没有穷尽。
至于评论区说什么预测控制,鲁棒控制,MPC的。你们不就是欺负:
1954年的科学家没有Matlab么?
真是让人发笑。
哦。根据评论区的内容补充一下。钱老的《工程控制论》不是教材。。。是在他回不来中国在米国又搞不了研究的闲暇时间闲着没事写写在工程控制领域的心得。。只是一本书。不是每一本书都必须是教材。对吧。。。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 上一篇:前端自学需要把大量时间放在 HTML、CSS 吗?
- 下一篇:八段锦是不是骗局?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