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作者能写传统文学吗?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5-03-28 22:56浏览数量:38次评论数量:0次
写传统文学的人能写网文,但需要扑街和试错
写网络文学的人没法进传统文学
因为“永字八法”,当你用“传统文学”这四个字将严肃文学、纯文学和类型文学装一个箩筐时,大概就能判断出你对文学的认识程度了。
用一个不完全贴切的比喻来形容,网络文学是跑程序,严肃文学是编程序。
网络文学的基本架构和程序编码的逻辑是一样的。首先是叙事。网络文学即便不严格遵循线性叙事,但基本也是因循线性叙事的逻辑的。
你拆分掉这个逻辑:
人物背景参数. input
核心事件情节. input
事件核心参数. 金手指. or 功法, or 群像关系, select
五到八章一个事件. etc
这就是网络文学的底层代码,而理想的代码是可以无限循环下去的。
其中你做的只是不断地更新参数而已
你的新奇性只是体现在背景参数的调整这些细节的“内容”填充上,超过这个限度,可以按照“最简原则”给人物情节加闪回,闪回是唯一可以允许突破严格线性叙事的技巧。
“一条可以无限重复无限延展并不会出bug的代码”就是网文的核心逻辑。在这个基础上,你做的百万字大纲,都只是对这一句的注脚。
但“传统文学”却不是这样的。
传统文学的一个极大的内核,就是文字试验。
非线性叙事,叙事诡计,嵌套叙事,全都都打破读者跑程序的预期。反套路、反预期,大量的铺陈和暗示,就如同圣奥古斯丁的“神正论”一般,一定要在阅读的后期,从耶路撒冷走向西奈山,有了对情节的足够熟悉和信息的掌握,才能突然一下窥见全景。
这种全景写得好,就上升到了“宿命”的高度。
这就注定严肃文学的起手式是非常虚的。大量的情绪铺陈,细节信息的铺就,依照一个“什么都不着调的陌生主角”,按照文字所可能带来的各种强烈感官或智性冲击,带来的震撼感,渐渐地深入细节
非线性叙事就是指,事件的叙事不按照时间发展,大量的闪回,平行蒙太奇,梦境嵌套,种种陌生的知识所来带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类比;由于偶然而成的搅动命运的变量,所有的这些都在竭尽全力地将情节用一种耗费头发的方式,藏在表面上的几十万字里
由于文字试验与非线性叙事,这批文学作品的信息量是惊人的,千字中出现的文学意象,人物塑造与知识,基本都是按照千字/熵值来计算的。而网络文学的信息负载量是比较低的。
因为这样能最大限度减轻读者的负担
所以我们可以比对一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一句话中的信息量负载
1。 他马上去客厅打开门,队长就站在门口
2。他立马跳开了去客厅,好家伙,开门的功夫,队长就已经杵在门口了
3。 他慌忙地跑向客厅,彷佛那儿才是一切的出路;没成想拉开门时,队长,站在了门口
第一句交代信息
第二句强调队内关系的熟络
第三局暗示主角被捕的宿命
三句话,依据所用的形容词的不同,凸显出这句话中的“他”的身份,动作的意义,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暗示接下来的剧情。
传统文学正是在这一句话的功夫上不断地打磨,力图在一句话承载更多的细节,或者引出更多的情节,同时塑造人物;但网络文学最重要的是传达信息。如同亚里士多德的十范畴一般。
谁和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只在需要塑造人物关系的时候点个暗示。
这还只是文字层面上的句子的区别,实际上,遣词,造句,段落,章节,主题,主旨,母题,每个层面上都有极其巨大的差异。造成这一切的逻辑很简单——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差异,最终还是定位在“读者想看什么”和“作者想传达什么”两个核心要素上。
宛如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简单演化至繁复,总是需要付出无数看不见的代价,在一轮又一轮的淘汰中,摸准那个尺度,才能踏入一个新的形态。但让繁复收起自己的羽翼,回到简单,就相当轻松多了。
所以,网文作者的舞台就是网文,想从网文定位走向传统文学,没有那么容易;但传统文学作者的转型,其实多少是一个取舍的心态,对市场的熟悉和对读者敬畏的心态。
相对来说,传统作者转行写网文比较容易,纯网文起步,挑战传统文学,难。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 上一篇:有没有追妻火葬场最后还是没有追回来的小说?
- 下一篇:有什么资源网站值得推荐?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