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涨粉丝,你还会坚持写公众号吗?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5-03-10 21:03浏览数量:76次评论数量:0次
我的公众号刚好到5万粉了。
有朋友恭喜我,说我是大号了,但我不觉得是什么成就。
关键是——我从没刻意追求过什么涨粉。
不引流、不追热点,甚至还写过好几篇劝退文清洗粉丝。
很多人好奇这个数字背后的"秘籍"。
如果你是冲着涨粉技巧来的,恐怕要失望了。
因为我要说的是一个更惊人的事实:
❝2025年不写公众号,就像2005年没买房、2015年没买比特币。
表面风光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连续收到了几位不同平台作者的私信,
他们问的问题惊人一致:
❝"竹子,能教我怎么做公众号吗?我在平台上快撑不下去了..."
当我深入了解他们的遭遇后,也更加确信我的判断:
公众号这种私域阵地,正在成为创作者最后的尊严。
我整理了小红书博主珊珊的对话记录,很有代表性。(已取得授权):
珊珊:竹子老师,能教我做公众号吗?
我:?小红书不是挺好的吗?23万粉很厉害了啊。
珊珊:表面风光而已...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研究选品,换20套衣服拍照片,经常熬到凌晨1-2点琢磨文案。
我:压力这么大啊?
珊珊:MCN要求我一天必须发3-4条内容,少一条数据就往下掉。
珊珊:这条职场穿搭,我花了三天拍摄+写作,只有700多赞。
珊珊:这条我随手发的温泉泳装照,7000多赞,但评论全是些让人火大的话。
珊珊:MCN昨天警告我:"你最近数据太差了,看看隔壁账号,人家故意在裙子拍照时蹲下来一点,你就不能学学吗?"
那一刻我意识到了什么叫表面风光,内里凄凉。
我这5万粉丝的公众号,上个月收入是20万,是她的三倍。
而我,只是安静地写写文章,从不用露脸,更不用"蹲下来一点"。(废话,谁愿意看我蹲)
这就是平台选择的决定性差异——一个让你跪着讨生活,一个让你站着把钱挣了。
四种创作者命运:站着还是跪着?
当我深入观察那些向我求助的创作者,一个残酷的真相浮现:
内容创作者的命运,最终会分成四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站着不挣钱,跪着挣钱,跪着不挣钱,
以及,站着把钱挣了。
1.挣钱,但是跪着
每天研究算法、迎合平台、做违背初心的内容,确实能赚钱。
但就是典型的"跪着挣钱"——牺牲尊严换流量,牺牲健康换收入。
就像开头说的小红书博主珊珊,赚钱,但累。
她告诉我:
2. 跪着,也赚不到钱
而一位抖音教育博主,有12万粉丝,却面临着双重折磨:不仅要违背初心,还赚不到钱。
最扯淡的是,她放弃陪伴孩子的宝贵时间,却在教别人如何育儿。
这是最悲惨的境地——既失去了尊严,又没有收获回报。
3. 站着赚不到钱
还有一位B站UP主,是三人中最坚持初心的。
他拒绝做低质量内容,坚持做有深度的游戏分析,但回报却微乎其微。
❝黑神话悟空刚上线的粗制滥造视频有推流,自己花了一周精心做的也就4000播放,收入还不如送一天外卖。
这也是一种煎熬:
你知道自己在做正确的事,但正确的事却养不活你。
4. 站着把钱挣了
而我选择的道路,是一开始就站着。
没有露脸,没有迎合,没有算法焦虑,只是持续写自己想写的。
公众号前两年,我的文章阅读量不超过300,没有什么收入
但我坚持了下来,在两年后突然发现:
站着,也能把钱挣了。
上个月,我这个不到5万粉的公众号,收入接近20万。
为什么公众号能让你站着把钱挣了?
我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我发现了公众号的两大无与伦比的特性:长文筛选+私域。
特性一:长文章的天然筛选机制
你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的10万"粉丝",有多少是真正关注你内容的人?
大部分人只是被算法推送到你面前的路人,
他们甚至不记得你是谁。
而公众号不同。
一个人愿意点开你的文章,花5-10分钟阅读5000字的内容,
这已经完成了一次极其高效的用户筛选。
我每次发长文,其实都是在无意识地问读者一个问题:
—— 你愿意花10分钟了解我的思考吗?
只有真正认可你价值的人,才是你真正的用户,而不是路人。
我朋友在某短视频平台有30万粉丝,但转化率不到0.01%。
而我公众号没爆时只有3000关注,但每次推出产品,至少有30人报名。
你算算这个转化率。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公众号1万阅读的长文,抵得上其他平台的100w+ 。
特性二:真正的私域属性
"但是知乎、简书、头条不也能写长文吗?它们也是图文平台啊。"
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确实,这些平台都支持长文创作,甚至知乎在某些领域的专业性更强。
但有一个决定性的区别:
❝公众号是唯一一个平台方默许、甚至鼓励你建立私域的内容平台!
看看其他平台:
- 小红书:提到微信号?封号!
- 知乎:在回答中放二维码?自动屏蔽!
- 简书:放外部链接?警告降权! ……
而公众号?
- 可以直接放微信群二维码
- 可以一键添加作者为好友
- 可以无缝导入社群生态
知乎最近重新开放了"圈子"功能,小红书也开群组功能,进军私域的尝试。
但效果如何?微乎其微。
因为微信生态太坚固了——12亿日活用户的超级应用,目前无法撼动。
你可能会问:"但是私域人少啊,公域才有量啊!"
这是最常见的误解。
私域的价值不在于人数的多少,而在于连接的深度和用户的质量。
一百个真正认可你、愿意花10分钟读你文章的人,和一千个刷短视频时偶然刷到你5秒钟的路人,哪个更有价值?
而且,公域的流量本质上是你租来的,随时可能被平台收走;
我认识一位抖音博主,有一天账号因为某个莫名其妙的理由被限流了,对着空气哭了一整晚。
而公众号的流量一旦进入你的私域,就真正属于你了。
复利效应:最被低估的财富增长方式
当我们把用户导入私域后,真正的魔力才开始显现——复利效应。
在抖音、小红书这类算法平台,你今天爆了,明天就可能被遗忘,每天都是从零开始。
而公众号创作是一种真正的复利创作,
在时间、深度、链接,三个维度同时为你创造价值增长:
1.时间维度的复利
算法平台给你的是48小时热度,
而公众号给你的是48个月的持续回报。
你在公众号上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颗持续生长的种子:
- 我去年写的《反周期财富自由》,至今仍然每月为我带来新读者
- 我去年前写的一篇关于GET笔记的文章,现在每周仍有人通过搜索找到它
- 我的《AI写出我心》系列,无需任何维护,持续为我的专栏引流
当短视频博主还在为昨天的流量消失而焦虑时,
公众号作者正在收获两年前埋下的种子结出的果实。
深度维度的复利
在短视频平台,用户的注意力是碎片化的,他们很少会系统性地了解一个创作者的全部作品。
而公众号则完全不同。
公众号的魅力在于它能构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而非零散的内容碎片。
前段时间,有位读者给我发消息:
❝"我花了一周时间,把你过去两年的文章全部读完了,太值了。"
这种深度阅读行为在短视频平台几乎不可能发生。
当一个读者深入你的内容世界,他不只是在消费单篇文章,而是在接受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随着你的积累,这种效应呈指数级增长:
- 10篇文章:读者获得10个观点
- 30篇文章:读者获得一个初步框架
- 100篇文章:读者获得一套完整思想体系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重要会议或群聊中能够轻松主导讨论。
当别人只能给出零散观点时,我能说:"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深度分析",
然后一篇文章砸过去。
当别人在即兴发挥时,我在展示系统思考;
当别人在争论观点时,我在分享一个完整的思想框架。
这种深度复利,让我的影响力越来越深。
关系维度的复利
最神奇的复利发生在你和读者的关系上。
在算法平台,关系是浅薄的、不稳定的,甚至是虚假的。
而在公众号私域,关系会随着时间不断深化。
我有一位读者,他的"进化史"是这样的:
- 第1天:偶然看到我一篇文章,关注了公众号
- 第2个月:加入我的社群,积极参与讨论
- 第12个月:加入私教
- 第13个月:成为我的合作伙伴
注意这个进化速度——它不是线性的,而是加速的。
在公众号私域,随着时间推移:
读者会从看你的内容变成信任你的判断,最终成为认同你的价值观。
这种深度连接是任何算法都无法复制的。
公域给你的是热闹,私域给你的是深度。
三重复利的叠加效应
这三种复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增长引擎:
❝随着时间推移
——你的内容资产越来越丰富
——吸引更多读者深度阅读
——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带来更多反馈和问题
——促使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这个良性循环一旦建立,就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增长。
稳定性
最令人安心的是这种增长的稳定性。
还记得我前面说的那位小红书博主吗?账号一被封,只能对着空气哭。
而我即使遇到最坏的情况——哪怕公众号被封,我只需要:
- 创建一个新账号
- 在私域群里发一条消息
- 一周内就能恢复80%的影响力
因为真正的价值不在平台,
而在于你已经沉淀在私域中的用户关系和积累的价值观资产。
在算法平台,你每天都在从零开始;
而在公众号,你每天都是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上前进一步。
真我经济:不请自来的变现
然后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变现。
当你建立了足够的信任后,变现几乎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前阵子我悄悄上线了一个付费专栏,本打算给私域用户发放优惠券。
但在我还没来得及发券时,就有数十位读者已经全价购买了。
我一个个联系他们:"快退款,我这有优惠券!"
他们的回答让我震惊:
❝"不用了,你的内容值这个价格。"
"支持你很久了,这点钱不算什么。"
当你通过文字建立起深度连接,想拦着他们付费都难。
这不是功利的交易,而是基于长期信任的自然回报。
这就是真我经济的核心——
你越是做真实的自己,越能吸引到愿意为你的价值观买单的人。
"但我不会写啊!"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
❝"道理我都懂,但我写不出来啊!"
让我扎个心吧:
这个借口,在2025年已经不成立了。
为什么?
因为AI的成熟,已经彻底消灭了"我不会写"这个借口。
你身边是不是有朋友突然开始高产写作了?
从来不发朋友圈的同事,突然开始写小红书写知乎了?
他们不是突然开悟了,而是用上AI这个秘密武器了。
但等等
但等等,这里有个问题:
春节后,市场上充斥着AI生成的文章,一眼DeepSeek味。
读者不是傻子。
你以为他们分不清楚哪些是纯AI生成的垃圾,哪些是真实的吗?
骗得了他们一时,骗得了他们一世吗?
迟早会被反噬。
想象一下两年后的世界:
90%的内容都被AI批量生产。
朋友圈、小红书、知乎...到处都是AI味。
在这样的世界里,谁会胜出?
是那些能用AI工具表达真实思想、传递真实情感的人。
因为当技术门槛消失,真正的竞争转向了两点:
- 你思想的深度和独特性
- 你与读者情感连接的真实度
而公众号加私域,正是展示这种深度和建立这种连接的最佳舞台。
越是AI泛滥的时代,写出我心的价值就越高,私域连接的意义就越大。
信任:无法用AI伪造的货币
说到这里,我要坦白一件事情,我公众号的文章都是AI写的,
每篇文章人工修改不到10%。(包括你现在看到这篇)
没错,你看到的很多5000字长文,如果没有AI,我可能要写一周,现在只需要一天。
但有个关键区别:我不是用AI替代创作,而是用AI放大我的创作。
这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大多数人:想法模糊 → 让AI代替思考 → 复制粘贴 → 发布
我的方式:真情实感 → 用AI辅助思考 → 反复修改直到"写出我心" → 发布
这种区别在读者那里是显而易见的。
上个月,一位读者在购买我的私教后发消息说:
在这个万物皆可AI的时代,什么最值钱?
信任。
我收到最高的评价不是"你写得真好",而是"竹子从没骗过我"。
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两年后、五年后、十年后,读者依然会说"竹子没骗我"。
这就是AI写出我心,而非代替我心。
2025年的公众号红利,本质上是"真我红利":
在AI内容泛滥的时代:真实思考、真实情感和真实的价值观,将成为最稀缺的资源。
当市场被AI复制粘贴的内容淹没时,
那些能够表达真实自我、坚持自己价值观的创作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信任溢价。
2025年:最后的入场券
一年前,我不会这么急切地建议大家开始写公众号。
但现在,形势彻底变了。
我敢做几个大胆预测:
1.未来,获取一个忠实读者的成本将暴涨10倍。
2.内容创作者将明确分化为两大阵营
❝
- "AI工具人":大量生产同质化内容,不断追逐算法
- "思想建设者":专注构建私域,深耕垂直领域
3.公众号平台,2026年也必将收紧私域导流政策
- 微信生态对外链和导流的限制将逐步增强
- 建立私域的门槛会越来越高
而在这样的图景中,最关键的资产是什么?
是你积累的私域关系和思想资产。
这些东西是需要时间沉淀的,无法靠技术速成。
公众号是你建立私域的最佳入口,AI是写出你心的得力助手,
两者结合,就是未来内容创作的终局。
现在入场,你还能从零开始积累;
再晚两年,就看得见,吃不着了。
结个语吧
一不小心写到结尾了,那我重申一下开头的扎心吧:
❝2025年不写公众号,就像2005年没买房、2015年没买比特币。
你可能会说:"这也太夸张了吧?"
但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2005年,许多人认为"房价太贵了,不买";
2015年,大多数人觉得"比特币就是骗局";
未来,会有人说:"2025年建立私域竟然那么简单,为什么我没做?"
人们总是高估短期变化,低估长期趋势。
2025年,我们站在一个历史性转折点上:
- 算法平台正在筑起越来越高的墙,
- AI已经让表达门槛降至为零,
- 私域导流的政策窗口随时可能关闭。
而10年后回看今天,你会发现:
多数人为流量焦虑时,有人已经在私域筑起了城池;
所有人抢夺48小时热度时,有人已经种下了48个月的复利;
所有人用AI复制粘贴时,有人已经用AI写出了自己的心。
其实没啥好犹豫的,打开手机,花五分钟注册一个公众号。
写下你的第一篇文章,用AI帮你写出你心中真正想表达的思想。
哪怕只有10个人阅读,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因为谁知道,这10个人中,会有几个人在未来某天突然说:
❝我早就关注你了,我愿意为你的价值观买单。
写起来吧。
2025年,写出来,走出来,
站着,把钱挣了。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