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挑选护肤品以及看懂成分?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5-02-23 22:26浏览数量:59次评论数量:0次
来了来了,这题我会!作为在美妆行业摸爬滚打10多年的配方师,小K的日常工作除了在实验室里打样,还会给粉丝们提供一些护肤的建议;
而成分表就更不用说了,每次逛超市,都会不自觉的拿一款护肤品看看成分表(这该死的职业习惯!),脑海里自动把配方框架搭起来了。
回到题目:如何正确挑选护肤品呢?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K给知友们几个小Tips:
1)认清自己的肤质
想要科学理性护肤,就得从学会判断自己的肤质入手。小K推荐来自美国皮肤科褒曼医生的“16种皮肤分型测试”,它是根据皮肤的干油性,是否有色斑,是否敏感,是否有皱纹这四个因素分类而来的。
之所以要了解自己的肤质,是因为小K见过太多滥用猛药翻车的例子,比如敏感肌还要用高浓度A醇,期望达到快速抗老的功效;而有的小伙伴为了追求美白,把维C, 377这类美白成分呼呼的往脸上招呼,不但适得其反,还把自己作成了敏感皮肤质。
2)学会甄别正品、查询产品功效
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上药监局网站上查这个产品是否备案注册过。
对于宣称美白祛斑类的产品,是需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取得特证的,否则就是违法了,一告一个准!
而从功效摘要的入口可以查询到这个产品所具备的功效,从而为更好地挑选适合自己肤质的护肤品做参考。
3)看懂成分表
很多小伙伴会疑惑,成分表上的成分那么多,我哪里看得懂?别慌!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多成分大家不用太关注的,比如配方框架性原料,像保湿剂(甘油),油脂(霍霍巴油),乳化剂(山梨坦橄榄油酸酯),增稠剂(卡波)这些,只是赋予产品形态和方便咱们使用的,而一些功效成分和潜在的刺激成分,大家还是要熟知的,比如维C(抗坏血酸),A醇(视黄醇),以及防腐剂(苯氧乙醇、尼泊金酯)等等。
当然了,从新规开始,成分添加量的分界线从之前的1%调整到0.1%,低于0.1%添加量都归属为微量成分,不过有一说一,并不是说微量成分就没有功效,因为有的成分的起效量特别低,比如多肽,只需要几十ppm即可起效;0.05%的A醇已经可以算的上入门款浓度了;
又比如素有“美白黄金”之称的光甘草定,也是低剂量起效的典型,尤其是高纯度光甘草定,其起效量实际上是万分之二左右。
好了,如果你掌握了上述技能,恭喜你,初级成分党的证书颁给你!
接着问题来了,同一个成分(INCI Name)就能代表是同一个东西,具备相同的功效吗?
非也非也!小K举几个例子:
1)烟酰胺: 经典的万金油成分,里面的杂质烟酸含量多少和温和性强相关,大牌一般会用知名原料商(DSM,LONZA)的,而小品牌就不一定了,可能为了降低成本,烟酸含量控制就没有那么严格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对烟酰胺不耐受的原因所在;
2)透明质酸钠:这也是一款烂大街的成分,从最初的华熙、福瑞达,到后面的焦点、众山,透明质酸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在成分表都是“透明质酸钠”,但是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钠起到的功效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大分子侧重表层保湿,中分子量帮助紧致皮肤,而小分子量则在抗衰修护方面有着不错的功效;
3)植萃成分:不得不说,植物提取物是“水最深”的一类活性物,他们到底是植物洗澡水还是真正有功效的活性物呢:其实从成分表上很难看出来!
以小K之前介绍过的光甘草定为例,虽然你能在很多产品的成分表看到这个化学名,但是他们的功效一样吗?要知道,光甘草定不仅珍稀,而且提取的难度也是出了名的高。一般的工艺技术只能把纯度提升到40%,但是在这个纯度下自然会有不少杂质,比如甘草类黄酮杂质会让含有光甘草定的护肤品变黄,十分影响产品的外观,而剩下的杂质也很复杂,连化学结构式都不明确,这不仅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刺激,而且护肤功效也会大打折扣,毕竟光甘草定纯度越高,美白效果才越好啊。
那如何克服这些弊端呢?
第一步当然是把纯度提上去!谷雨在这个方面做了不少功课: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小K特意找谷雨的科学家详细了解了他们在优化光甘草定的进展。比如在2-3年前,他们已经把光甘草定的纯度提升到了95%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今年又推出了以熔融结晶提纯专利技术开发的99%纯度的光甘草定,从而让杂质的含量和种类大大降低了,这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成分批次间的稳定性,而且在产品应用端,高纯度的成分也让光甘草定的抑黑性能获得新的突破,对于咱们消费者而言,越高纯度的光甘草定,温和性和美白效果也更好。
这还没完!他们还加上了超微粒径包裹和定向递送两个大招,推出了一款叫极光甘草的美白原料,你问这是啥意思?别急,往下看就知道了。
http://epub.cnipa.gov.cn/cred/CN117105949B (二维码自动识别)
先说超微粒径包裹技术,众所周知,脂质体包裹技术是促进渗透的有效方式之一,再往深挖一点,脂质体包裹的粒径又是一道新的技术壁垒。
因为一般业内的包裹粒径是100纳米左右,要是优秀些,也能达到60-90nm之间,不过极光甘草的粒径做到了28nm,相当于常规包裹体粒径的1/3,众所周知,粒径越小越容易渗透,从实验数据来看,这种包裹体可以轻松透过皮肤细胞间隙,提高渗透效率,24小时的渗透量是普通光甘草定的3.4倍。而渗透到皮肤的光甘草定越多,作用于黑色素母细胞的光甘草定就越多,美白效果自然越好。
除了提高渗透效率,小粒径的包裹体在提升成分的稳定性方面也大有裨益,对比简单促溶的光甘草定很容易析出针状晶体,从而影响功效成分活性的弊端,采用真纳米包裹的极光甘草即使在50度环境下3个月都不会析出: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条件有没有概念?我们配方师放产品的稳定性,一般40度放置3个月,50度放置一个月,因为很多产品都扛不住50度3个月,可见这个条件是真的很苛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含有极光甘草的产品不用过多担心活性成分的失活,护肤品的有效时间大大延长。
讲到这里,纯度、促渗的要求都满足了,还有没有能放大光甘草定功效的方法?
有!那就是在定向传输方面做文章,就像抗癌的靶向药一样,只作用于癌细胞,不伤害正常细胞,否则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具体而言,极光甘草是通过搭载一种叫棕榈酰三肽-8的信号肽来实现定向递送的,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小K会认为它只是一个帮助舒缓的多肽。可深入研究下来,它相当于一个指挥官的角色,类似于脂质体上的识别码,被黑色素细胞识别后吞入细胞,里面的光甘草定也就被直接拉进黑素细胞里面,从而针对黑色素细胞。也就是说,极光甘草会比普通光甘草定的美白效果更强更精准,如果之前一个月才能白,那么有了极光甘草的加持,可能3周就白了~
看到没,同一个成分,居然能挖出这么多信息!而这些关于极光甘草的种种干货,你能从成分表上看出来吗?
很显然看不出来啊!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自然也无法区分不同品牌的成分表都出现“光甘草定”,但是护肤功效却是云泥之别。
总结
化妆品新规的实施以及产品功效的公开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方便了消费者选购护肤品,但是功效的基础和核心在于原料、更在于配方技术,或者说是处理工艺,作为消费者,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看懂成分表,同时也应该多多了解成分背后的门门道道,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化学名(INCI Name),不同品牌用的原料、配方及处理工艺不同,其温和性、功效性都是天差地别的,比如上文说的光甘草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纯度不同,杂质含量就不同,同时如何包裹促渗透,都会导致功效的巨大差别,如果说普通的光甘草定只是一道“预制菜”,那么说极光甘草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精心雕琢的佳肴不为过吧?
总之,学会透过“浅浅”的成分表,了解更多成分的背后技术,才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的护肤品,才能成为一名资深成分党哦~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