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看点 > 正文内容

为什么 OpenAI、谷歌等大模型公司纷纷布局 AI Coding?各家编程实力现在如何?

卡卷网6个月前 (05-07)每日看点132

利益相关:Trae 开发者,主要从工程视角观察,对 LLM 的训练和算法细节了解不多,以下是一些抛砖引玉的观察:

目前来看,AI Coding 是这波 LLM 浪潮中最早验证 PMF(Product-Market Fit)的子方向之一。海外如 Cursor、Windsurf、Bolt.new、Lovable 等产品,不仅获得了大量融资,也赢得了不少开发者的欢迎及付费支持。


我理解背后有以下几点逻辑:

1. 模型角度:LLM 的本质是预测下一个 token,生成自然语言已经让我们惊艳,而代码作为一种更结构化、更严格的语言形式,本身就更适合这种预测机制。从生成准确性和实用性角度来看,用 LLM 写代码可能比写文章更靠谱。从模型训练的角度来说,代码数据具备更强的逻辑性和可验证性,训练过程中能更好地帮助模型学习推理能力,这对通用模型能力的增强也非常有价值。

2. 用户角度:AI Coding 的目标用户是开发者,而开发者是对效率提升最敏感、也最愿意尝试新工具的一群人,也有较强的付费意愿。就我个人而言,现在写代码的效率至少提升了 30%,尤其在我不熟悉或者懒得花时间打理的 side project 上,AI 工具能帮我从 0 到 1 快速搭起原型。

3. 产品角度:编程场景的闭环更容易实现,从编辑器到运行环境,再到测试、部署,AI 可以覆盖全链路,也让 AI 更有可能深度嵌入开发者的工作流。它天然适合“反馈驱动优化”,无论是测试通过率、代码运行结果,还是代码 review 意见,大模型都可以借助这些反馈持续提升准确性。而自然语言生成的评估标准更模糊,也更主观。


AI Coding 不只是技术演进的自然结果,也是由用户需求与使用场景推动的一个典型案例。

专业生产力工具的颠覆式创新,必然会全面重塑开发者的认知和开发方式,未来的 IDE 很有可能不再是当前 IDE 的 “以代码为中心” 形态,这很可能会发生在 3 年内。

目前 AI Coding 的演进到了第二个阶段:AI 辅助编程 → AI 结对编程(now) → AI 自主编程。

为什么 OpenAI、谷歌等大模型公司纷纷布局 AI Coding?各家编程实力现在如何?  第1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卡卷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kajuan.net/ttnews/2025/05/1290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怎么免费看电视地方台和央视台?

怎么免费看电视地方台和央视台?

免费看央视和地方台,办法当然有,而且太多了,我怕你挑花了眼用不过来……首先题主需要明确一点,你家的电视需要是基于安卓系统的智能电视,能安装第三方安卓电视软件。比如小米电视、雷鸟电视等等;如果不是,你至少需要购置一个电视盒子,比如小米电视盒子...

有没有推荐什么手游搬砖,或者是用手机就能做的工作能日入100左右就好了?

有没有推荐什么手游搬砖,或者是用手机就能做的工作能日入100左右就好了?

大家好,我是思聪。思聪游戏搬砖社每天分享真实靠谱的游戏赚钱的方法。整个游戏的攻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打元宝兑换平台物品,xx元宝兑换一个分红物品。你把你打游戏得来的元宝去兑换平台的分红物品,就能每天领取xx元的分红。(具体看是哪个分红物品,比...

如何看待 Luv Letter 表示影视飓风专业性实在是让人失望?

一点儿新进展,另外以下有部分需要关注对于统一变量的问题。这个我在对比上面有写小字解释,我在一开始使用ffmpeg来控制变量。但是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因为遗留bug,会强制将非整数帧的素材转码为VFR导致无法正确帧间对比,因此不考虑,同时尽量...

离线可否搭建 GitLab 环境?

离线可否搭建 GitLab 环境?

背景:为什么要使用GitLab CI/CD?统一工作流程:GitLab CI/CD 为开发、测试和运维团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工作流程。开发人员提交代码后,测试人员可以清楚地看到代码的构建和测试情况,运维人员也可以了解软件的部署进度。例如,在一...

为什么 IPv6 突然不火了?

为什么 IPv6 突然不火了?

我国从政策层面推广IPv6,其本意是从国家竞争的层面打破美国对IPv4地址的垄断,但实际上却受阻于国内ISP和云服务商这类“IPv4地主”,实际分配到用户的,是功能打了折扣的“瘸腿IPv6”,IPv6直接寻址、点对点连接的优势很多时候都难以...

如何实现内网穿透?

如何实现内网穿透?

NAS党福音:近乎零成本优雅地实现家庭网络异地组网(一)家庭移动宽带无公网IPv4,但经过一顿检测发现为NAT1型,有望实现大内网穿透,规划方案:Tailscale(客户端)+Headscale(服务端)+Derp(中继)+Cloudfla...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