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卷网
当前位置:卡卷网 / 每日看点 / 正文

为何双相患者常被误诊为抑郁症?两者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异?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5-04-03 22:04浏览数量:39次评论数量:0次

在临床心理治疗中,我常遇到许多患者和家属提到一个问题:

“医生说我得的是抑郁症,但我的情绪有时候又特别高涨,真的只是抑郁症吗?”

事实上,这种疑问非常常见,很多双相情感障碍(也叫“双相障碍”)的患者,往往在初期诊断时,容易被误诊为单纯的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从定义开始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能量匮乏、甚至有自杀念头的情绪障碍。患者通常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表现为情绪极度低落,缺乏动力和兴趣,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则是一种表现为情绪极度波动的精神障碍。它包括了两种极端情绪的波动——抑郁期和躁狂期(或轻躁期)。躁狂期常常表现为极度的高兴、活力、过度自信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极端的冲动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为何常被误诊为抑郁症?

抑郁期症状相似

双相障碍的患者在抑郁期的表现和单纯的抑郁症非常相似。情绪低落、精力匮乏、对生活失去兴趣、失眠或过度睡眠、体重变化、悲伤、绝望等症状都可能出现。因此,初期的双相患者在抑郁期很容易被误诊为单纯的抑郁症。

根据一项对 1000 例双相患者的研究,约 40% 的患者在初诊时被误诊为抑郁症。因为在双相的抑郁期,患者很可能没有表现出躁狂期的典型症状,因此医务人员容易忽视双相的其他症状。

躁狂期不易被识别

在双相障碍的躁狂期,患者通常表现出情绪高涨、精力充沛、言语增多、做事冲动等特点。这一阶段的症状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明显,尤其是对于轻躁狂的患者来说,症状并不如重躁狂那样明显。轻躁期患者的情绪变化可能只是表面上的过度兴奋,甚至有时候会误以为是某种暂时的过度活跃,而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诊断时缺乏详细病史

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在就医时只是单纯地表达自己处于低落情绪中的状态,而没有充分描述自己之前的情绪波动和高涨的状态。尤其是在只有抑郁症状的初期,患者往往忽视了躁狂期的表现,导致医生无法做出全面的评估。

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上对于抑郁症的认知普遍较高,而躁狂期则相对较少为人知。当双相患者表现出躁狂期时,由于社会常常误认为过度兴奋和自信是“积极向上的表现”,而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导致其躁狂期往往被忽略或误解为一种“良性”的过度活跃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的本质差异

那么,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到底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区分:

情绪波动的范围与周期性

  • 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患者的情绪波动是周期性的,包括 躁狂期(或轻躁期)和 抑郁期。这两者之间的转换具有周期性,有时还伴随明显的情绪高潮和低谷的变化。在躁狂期,患者可能表现为极度高涨的情绪、过度自信、精力充沛、话多、做事冲动等特点。而在抑郁期,患者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惫感、低自尊等症状。
  • 抑郁症:单纯的抑郁症患者通常情绪长期低落且缺乏躁狂期。抑郁症的情绪症状比较稳定且持续,通常没有明显的波动,而是陷入一种持续的抑郁状态。

自我认知与行为模式

  • 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患者在躁狂期通常会表现为过度自信,有时候会出现不合实际的高估自己的能力,甚至会做出过度冲动的决策。抑郁期则通常表现为过度自责、悲观和绝望。
  • 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往往对自我评价过低,存在持续的负性认知,认为自己无能且无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虽然抑郁症患者也有低自尊的表现,但这种情绪波动不会像双相患者那样频繁。

躁狂期的影响

  •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期的症状往往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可能会造成冲动消费、滥用药物、婚姻问题,甚至出现危险行为(如过度驾驶、无节制的社交等)。
  • 抑郁症:抑郁症通常不会表现出这种极端的行为,患者主要受到情绪低落、无望感和对生活失去兴趣的困扰。

如何避免误诊?——早期识别和精准诊断

在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过程中,全面的病史调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情绪波动史,医生可以更好地判断其是否曾经历过躁狂期或轻躁期。同时,患者和家属应当注意 情绪波动的周期性与幅度,并提供完整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根据一项研究,双相患者在诊断时,早期误诊率高达40%-50%,这说明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与抑郁症非常相似,且躁狂期症状往往不易被察觉。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差异。

END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卡卷网

卡卷网 主页 联系他吧

请记住:卡卷网 Www.Kajuan.Net

欢迎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