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直答新推出的 @ 快捷引用功能都有哪些有趣玩法?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5-03-27 22:47浏览数量:70次评论数量:0次
从电子笔记聊起
自2016年起,我就立志成为电子笔记的长期使用者,截止2025年的今天,我在我的电子笔记里已经留下了4000余条笔记:
这些笔记都是我多年收集到的有价值的信息,每条笔记我都会留下我个人的一些学习感受和观点输出,这么多年来,我的电子笔记已经变成了超级庞大且复杂的信息库:
当年我主要是被电子笔记开发商所倡导的“第二大脑”概念所吸引,现在来看,所谓的“第二大脑”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我没有办法驾驭它了,
这是我花了这么多年时间得出的血泪经验,
哪怕我竭尽全力,每天往里面投入2个小时起步,都没有办法发挥它的全部效用,
顶多发挥个30%吧,
虽然已经让我受益良多了。
要我说「第二大脑概念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更先进的管理、调取、复用和利用手段。
传统的「词条分类贴标签」、「关键词搜索」和「经常温故复习」以及「靠人脑去组织和深化内容」驾驭不了4000余条笔记,且不说我每天顶多温习20条笔记就够我受的,光是围绕某个命题去利用搜索框完全检索出它们就要花半个小时左右。
录入和分类也是个麻烦事,我的单条笔记往往是一篇长图文的量,有的是多篇论文叠在一起,也有可能是几本书的PDF,也有时会是两三个视频文件或者SU建模之类的文件,靠词条分类加搜索框去驾驭它们真的很难。
但是AI时代的到来,让我看到了新的希望。
新的「电子笔记管理方式」的具象化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电子笔记的长期使用者,在面对知识管理和笔记利用层面有着同样的苦恼。
那么当你看到知乎直答的知识库时,相信你第一反应也会跟我一样,认为它是一种以AI为核心的「电子笔记管理方式」:
知识库或数据库可以视为某种电子笔记
(二者本身也是相同的,能放入pdf、txt、markdown、网页和RSS)
而当你想要以某个命题去调用你的电子笔记时,你不必再用分类夹或搜索框去慢慢搜索了,直接把你的命题输入给AI,让AI代替你去直接围绕命题调用你的电子笔记。
这个概念并非是知乎直答首创的,其实很多「私人化数据库+AI」都有朝这个方向弄,但是知乎直答有两点非常吸引我:
1.你能「@自己的收藏夹」,直接开始享受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能「@自己的收藏夹」的功能,这个东西用好的话,会非常厉害。
如果你平时喜欢在知乎勤用收藏夹的话,那你现在有福咯~
跟其他的「私人化数据库+AI」不同,需要去自己花时间建数据库,知乎的收藏夹本身就是天然的已经建好的私人化数据库,绕过繁琐的数据库构建环节,直接开始享受。
如果说能够扩容,往这个方向单出一款王牌产品的话,那真的挺有竞争力的:你收集你认可且学习过的信息为私人数据库,通过AI,你复用你认可且学习过的信息,而且是深度利用还能溯源,最重要是快捷。
从现在开始,你可以直接利用上你这么多年在知乎收藏夹里攒的内容了。
2.它的产出本身能够精准溯源到每一条回答
如果你把收藏夹和资源库理解为电子笔记,想想如果有这么一款电子笔记该多好啊!
你提一个大的命题,它能够直接围绕这个命题调动你收集的数据库,
并给出非常详实的观点和结论,且每一个立论点都标准引用出处,帮助你完成深度搜索和利用。
什么是第二大脑?
什么是新的「电子笔记管理方式」的具象化?
这就是第二大脑,这就是新的「电子笔记管理方式」的具象化。
写在最后的展望
如果说能够扩容,往这个方向单出一款王牌产品的话,那真的挺有竞争力的:你收集你认可且学习过的信息为私人数据库,通过AI,你复用你认可且学习过的信息,而且是深度利用还能溯源,最重要是快捷。
快捷构建一个学习、沉淀还能根据需求复习和自动二次创造总结的ai,这能完爆市面上的电子笔记。
但目前知识库的最大容量是5GB,单文件上传是50MB,可能距离电子笔记还有一定差距,但这个功能的可开发潜能非常大。
而且虽然知识库的最大容量是5GB,但你知乎收藏夹的容量可是无止境的,那么「收藏夹+知乎直答」这套组合拳所给你的就不只是「探索未知层面知识」的帮助了,还能是在「深化和复习乃至灵活的调动已知层面知识」给予你极大的便利。
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 上一篇:你对 B 站最失望的点是什么?
- 下一篇:有什么好用的搜索引擎?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