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海思发布 AC9610 芯片?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5-03-15 23:50浏览数量:52次评论数量:0次
谢邀,人在陆家嘴,刚出张江实验室。(doge)
看到海思这个“2M 24bit SAR ADC”的发布,忍不住想展开讲讲这枚芯片背后的信号——它绝不仅仅是参数表上的几个数字,更像是国产半导体在模拟芯片领域的一次“精准卡位”。(懂的都懂)
一、技术层面:在红海里杀出个高精度赛道
先拆解关键词:2MSPS采样率 + 24bit分辨率 + SAR架构。
这组搭配明显是冲着工业控制、高端仪器仪表和医疗设备去的——要知道TI/ADI的同类产品(比如ADS1258)常年垄断着这类高毛利市场。海思敢用SAR架构做24bit精度,说明在低噪声基准源和校准算法上有突破(盲猜用了动态元件匹配或者过采样技术),否则信噪比和线性度很难对标进口货。
但老司机们肯定要问:2M采样率配24bit是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其实这正是海思的鸡贼之处——工业场景对速度要求没那么变态(比如PLC采样通常百k级就够),但24bit能cover震动检测、光谱分析这些需要微伏级精度的场景,相当于用“错位竞争”避开和高速ADC(比如Δ-Σ架构)的正面刚。
二、产业意义:华为被制裁后的“暗度陈仓”
很多人没意识到:模拟芯片才是中国半导体的最大命门。
数字芯片还能靠14nm堆料,但高端ADC/DAC这类模拟芯片,国内市占率至今不到5%。海思这次出手,相当于在“卡脖子清单”里又拔掉一根刺——尤其是搭配华为自家的5G基站和光伏逆变器使用,能直接替代莱迪思的MachXO3D这类FPGA+ADC方案。
更值得玩味的是发布时间点:3月7日,距离美国商务部BIS最新制裁名单更新不到一个月。这明显是在传递信号——“制裁我数字芯片?那我就在模拟领域再造一个海思”。(手动狗头)
三、隐忧:生态壁垒比技术更难突破
但千万别觉得发布即胜利。模拟芯片有个致命痛点:客户不敢轻易换供应商。
工业客户换颗ADC可能要重新认证一整年,这也是TI能用“白菜价”逼死国产小厂的原因。海思的优势在于背靠华为自有业务(基站、光伏、车BU)消化初期产能,但要想真正打进欧姆龙、西门子的供应链,还得看长期可靠性数据和开发生态(参考设计、仿真模型、故障分析库有没有跟上)。
另外有个细节值得警惕:海思官网至今没放出完整datasheet,只有营销稿里的“信噪比>110dB”这类笼统参数。对比ADI的ADS127L01连电源抑制比、温度漂移曲线都敢公开,国产芯片的参数透明度依然是个坎。
四、未来推演:可能引爆的三个战场
1. 价格战:如果海思真能批量,工业ADC价格大概率腰斩(参考当年华为做安防芯片把海思半导体的价格打下来);
2. 替代路径:先从华为系企业(华为主设备、汇川技术、迈瑞医疗)导入,再借“国产替代”政策辐射能源、轨交行业;
3. 技术外溢:一旦SAR ADC站稳脚跟,下一步可能就是布局高速Pipeline ADC冲击通信市场(5G毫米波波束成形需要500MSPS以上的ADC,懂的都懂)。
这枚AC9610就像海思扔进池塘的石头——技术层面或许只是涟漪,但它背后的战略意图,是要在模拟芯片的深水区炸出一片新大陆。至于能否复制麒麟芯片的逆袭剧本?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毕竟某厂最擅长的就是“用饱和研发把长跑变冲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