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卷网
当前位置:卡卷网 / 每日看点 / 正文

有没有所有字都在一个韵里的歌词?

作者:卡卷网发布时间:2025-03-05 22:07浏览数量:44次评论数量:0次

元代的歌词算不算?

看到题目,我第一反应是元曲里面的「巧体」。元曲是宋词后的一种新兴体裁,形式上也是「曲牌填词」,只是稍微自由一些,多衬字,和各种戏里面的曲词类似。元曲中有种类繁多的「巧体」,就玩了各种花样。

而符合题主要求的词,果然有现成的!!!

字字全押

有请刘庭信的《〔折桂令〕隐居》:(押韵的字加粗)

护吾庐绿树扶疏、竹坞独居、举目须臾。鹭宿芙蕖、乌居古木、凫浴枯蒲。夫与妇壶沽绿醑、主呼奴釜煮鲈鱼。俗物俱无、蔬圃锄蔬、书屋读书。

讨论押韵问题,还得有点基本的音韵学常识。这首曲子每个字都押了《中原音韵》中的鱼模韵,在普通话或中古汉语中未必符合押韵条件。为了符合字字押韵的要求,这首曲子总体还是比较偏文言的,除了「与」字外没有用什么虚词。因此如果要在白话歌词里实现类似的效果,可能有点困难了。题主弄出来十三辙的词了也让我看看啊!


按理说问题到这就回答完毕了。既然谈到巧体了,我干脆多举几种涉及押韵的巧体,可以作为适当放宽要求的备选项。

短柱体

比起前面那种字字押韵的,短柱体的要求更松一些,一句中押两韵三韵即可。有时候曲牌合适了,就是隔一字押一韵。最典型的是虞集的《〔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又是折桂令,这个曲牌在元曲中可谓数一数二的人气曲牌了,又名蟾宫曲。还是《中原音韵》,押韵字加粗:

。汉、日。深、长西、力。美、悲。天、造。问、早

仅仅「祚」字读音和现在不太一样。为了凑巧,「悲夫关羽云殂」用了个虚的云字隔开,又用「乘除」代替「加减」形容造化无常。短柱体要求更低,似乎施展空间多一些,都能用典了,还是不错的。这首依然选择了鱼模韵,如果我没记错,这个应该是中原音韵里字最多的一个韵了。

《西厢记》的曲词里也有一些短柱体的例子,不过都是零散的句子。贴两例:

……
人有过、必自、勿惮。我却贤贤易将心……

这两个都不是鱼模韵,按普通话音系押得没那么直观。这里给一个粗略的拟音来体验一下:听读拼音的tieng,惊读gieng,就能和sheng押韵。责读zhai,色读shai,戒读giai,就能和gai、dai押韵。前面的鱼模要拟出来的话,先把尖团一分,然后把普通话里念ü的念成iu(IPA:/ju/)即可。比如前面那首「护吾庐绿树扶疏、竹坞独居」就是「hu wu lu liu shu fu shu zhu wu du giu」。注意liu不是拼音里的liu(流、柳),拼音里的只是liou的省略。

犯韵体

犯韵体的要求是每个句子首字也要押韵。如这段无名氏〔桂枝香〕:

娃低郎含窗纱体态轻不就形容奇牵情这钟情那人猜来心非紫玉藏春取红绡夤夜

第三句「窗纱体态轻」按格律不用押整首的韵脚,但也满足了首位两字押韵的要求。

叠韵体

叠韵体玩得比较猛。每句除了韵脚外,剩下的字都要叠韵。韵脚贯穿整首曲子的,而且元曲押韵要求很严,必须一韵到底。因此叠韵体的叠韵要求是每句内除尾字外的其他字,不然每句换一个韵就连不起来了。来看看这首《〔粉蝶儿〕集中州韵》。这个挺狂的,直接把整个中州韵串了一遍。这个套数中只有零星几句不押韵,所以我不再加粗句尾的韵脚(又是鱼模韵),仅加粗句内叠韵的字,并在【括号】内标明其所属的韵及擬音,重复出现就不标拟音了。有些字可能现在不押的,也额外标出。注释用()。

警告:宋元口语浓度极高,而且是巧体,所以有些地方可能会跟乱码一样难懂。

〔粉蝶儿〕从东陇风动松【東鍾/uŋ/】呼、听叮咛定睛睁【庚青/əŋ/】觑、望苍茫圹广黄【江陽/aŋ/】芦。(kiao)【蕭豪/au/】夫、遇渔父【魚模/u/】递知机携(hi)【齊微/i/】物。便旋千转前【先天/ɛn/】湖、看寒山晚关滩【寒山/an/】渡。
〔醉春风〕指是志诗【支思/ɿ/、/ʅ/】书、友酬酒就【尤侯/əu/】举。盘桓欢玩拚(puon,今pan)【桓歡/uɔn】娱。吟音饮【侵尋/əm/】足、足。己意微【齊微】舒、答他佳【家麻/a/】趣、渐纤瞻【廉纖/ɛm/】睩。
〔红绣鞋〕才在怪歪崖(yai)【皆來/ai/】步、磨过多过河【歌戈/ɔ/】渠、野赊斜隔这些【車遮/ɛ/】疏。沉吟林阴【侵尋】阻、甘探淡谈【監咸/am/】儒、趁村门人问【真文/ən/】取。
〔石榴花〕望湘江港上长【江陽】芦、笼松拥洞横【東鍾】铺。视茨此是尔(ri)【支思】居、小樵笑老【蕭豪】夫。行岭登【庚青】途、下凹(wa)凸狭压搓(cha)【家麻】树、迈崖侧阶(giai)【皆來】路。野接茄结隔斜【車遮】铺、看关还滩但慢弯【寒山】沽。
〔斗鹌鹑〕毒雾睹古渡糊突【魚模】吾不如读书杜甫【魚模】小道道老稻樵【蕭豪】枯、那华(舟華)那华架【家麻】橹、荡桨慌忙向穰荡【江陽】宿。暗谈贪担担【監咸】夫、偎碎萎翡翠宜【齊微】图、岩崦渐濂纤淹【廉纖】出。
〔十二月〕小鸟鹊(ciao)高巢梢噪【蕭豪】呼、骑一骑急喜避崎【齊微】岖。乌酥土枯湖古渡【魚模】岚惨淡庵勘堪【監咸】图。看看晚残山慢【寒山】阻、忙忙莽望穰荒【江陽】伏。
〔尧民歌〕呀、陇东哄贡冲松动猛风【東鍾】毒、自姿尔思此诗【支思】赋。蓝关暂俺暗参【監咸】吾、那家他把夹芭【家麻】居。抽首就踌【尤侯】躇、裁划(huai)该载【皆来】孤、闷昏奔村门【真文】去。
〔耍孩儿〕盘桓疃(tuon,今tuan)畔峦端【桓歡】路、见一个绕倒忉骚老【蕭豪】夫。穿一领袖头露肘旧绸【尤侯】服、骑一匹便鞭搧蹇嫣【先天】驴。轻行停省惊睁【庚青】目、迤里(辶里)即迷失记【齊微】途、多因是抹坡错过多过【歌戈】阻。虫蛩蜂丛猛动【東鍾】禽吟林阴荫【侵尋】疏。
〔四煞〕那厮儿拿瓜那塔【家麻】要这老儿近身频问【真文】取、那厮儿故徒不顾都胡觑【魚模】。那老儿欠谦廉俭粘拈【廉纖】絮、那厮儿奸孱(忄孱)还顽懒惮【寒山】语。缠绵转见涎天【先天】暮、那厮儿始使兹之指视【支思】、这老儿既知喜己眉【齊微】舒。
〔三煞〕你望那草桥拗小道绕【蕭豪】青菱萍正径【庚青】出。那里有雨馀渠处淤墟土【魚模】艰难涧湾潺寒滩返岸残山晚【寒山】助苦楚雾模糊古墓枯芜毒虎伏【魚模】荒凉苍莽羊肠【江陽】曲、黑(hi)泥壁颓摧废驿【齊微】杂下凹答撒沙【家麻】湖。
〔二煞〕感咱岚淡黯【監咸】近人云趁【真文】逐。那里有帘纤渐堑粘签【廉纖】足、跌斜歇客??(??一作上鑫下車、上轟下金,不太确定是啥字)【車遮】在拐挨槐窄矮【皆來】屋。兀良望烘风松朦胧从东【東鍾】去、那槎牙夹芭巴他家打【家麻】火、休忧愁扣柳邮有酒投【尤侯】壶。
〔煞尾〕那厮儿本分蠢钝淳【真文】、这老儿别也扯柘【車遮】苦。听称名姓叮咛【庚青】诉、则向那聚旅无虞去处宿【魚模】

《中原音韵》共十九个韵,都用了不止一次。其实在第三曲〔红绣鞋〕处就已经把各部走了一遍。看完以后,只觉真是难为作者了,弄下来跟绕口令一样,而且有些字找得有些勉强。不过比起前面的折桂令之偏于文雅,这首套数更适合唱,而且更近口语。这首套数的作者只留下了「梨园黑老五」的称号,而前面那首折桂令的作者刘庭信也有「黑刘五」之称,不排除是同一人。如果是同一个人,那真的是押韵领域大神了。

追问一下:请问这首套数讲了个什么故事?


集曲名体

@老坑就靠谱吗 的回答(有没有所有字都在一个韵里的歌词?)里提到用词牌名串成歌词的,也有几个例子。这种巧体称为「集曲名」。这里贴上元代王仲元的《〔粉蝶儿〕集曲名题秋怨》。当然这首曲子没有做到百分之百用词牌,还是需要一两个字凑出实际含义,不过这样的让步也是可以接受的。以下〔〕中的是本曲的曲牌,不是曲词。词里出现的曲牌名均加粗,连着的地方用·隔开。元曲的曲牌名可能看着不太熟悉,和宋词词牌不太一样,但在后来的戏曲里保留了不少。

〔粉蝶儿〕双雁儿声悲、景潇潇楚江秋意、胜阳关·刮地风吹。满庭芳·梧桐树·金蕉叶坠。庆东原·金菊香·滴滴金堆、那更醉西湖·干荷叶失翠。
〔醉春风〕我一半儿情感玉花秋一半儿·忆王孙·归塞北。我这应天长久不断怨别离、对秋风怨忆、忆。折倒的风流体枉羸、红衫儿宽褪、翠裙腰难系。
〔迎仙客〕都不念奴娇望远行、忘了初相见在武陵溪骂玉郎有上梢没末尾、瘦削了柳丝玉·芙蓉花面皮。这翠眉儿挛刺、捱这等相思会
〔红绣鞋〕上小楼·凭阑人立、青山口日上平西。子(只)听得乔木楂·鹊踏枝·叫声疾、莫不倘秀才·馀音至。夜行船·阮郎归、原来是牧羊关·乌夜啼
〔石榴花〕常记得赏花时看花回上京马·醉扶归归来(归来乐)窗半月儿低、真个醉矣(醉也摩挲)。柳青娘·虞美人扶只(扶着)、困腾腾上马娇无力、步步娇弄影儿行迟。似凤鸾(凤鸾吟)交配答双鸳鸯对、人都道端正好夫妻。
〔斗鹌鹑〕不误这万年欢娱、翻做了荆湘怨忆。把一个玉翼婵(玉翼蝉)娟、闪在瑶台月底。想曩日逍遥乐事迷、今日呆古朵自悔。子(只)落得初问口长吁、哭皇天泪滴。
〔普天乐〕空闲了愿成双鸳鸯(鸳鸯煞)儿被。搅筝琶断毁、碧玉箫尘迷。四块玉簪折、一锭银瓶坠。叹姻缘节节高天际、这淹症候越随煞愁的。想两相思病体、把红芍药枉吃、有圣药王难医。
〔尾〕我每夜伴穿窗月影低、好也罗(也不罗,宋元方言)你可快活三不归(三不归,亦方言,即总是不归)。空教人立苍苔红绣鞋儿湿、可怕不恋上别的赚煞你。

每个曲牌都是两三个字,有一些用了别称或省称来保证句子通顺。全句每个字都是曲名的,只有「一半儿忆王孙归塞北」「夜行船阮郎归」「上京马醉扶归」三句。有些地方用到了生僻曲牌,可能没有标全。

王仲元还有一首同套数的《集曲名题情》,这里就不贴了。律诗其实也有玩集曲名的,如清代吟梅山人的《兰花梦奇传》:

锦衣香系裙腰、为惜芳春·步步娇
醉花阴·双劝酒凤凰台上忆吹箫
傍妆台·骂玉郎海棠月意难忘
红娘子双罗带沉醉东风·锦帐香
一时思君十二时念奴娇亦惜奴痴。
销金帐花心动烛影摇红·玉漏迟
十二栏杆忆旧游石榴花放动新愁。
自从朗去朝天子懒画眉峰·上小楼

第四句甚至用了一个七个字的曲牌。七个字的限制更体现出此体之巧,往往仅仅加一个介词或状语就可以补成句子。这种「曲牌宇宙」刻画了一个小巧玲珑的古典诗意情景,仿佛汇集了每一个歌唱过这些曲牌的人的声音,颇为浪漫。

参考资料

隋树森《全元散曲》

《元曲格律》

元曲的巧体形式写作(散曲教材之四)

拟音参考《汉字音典》的《中原音韵》拟音,手头也参考了 @UntPhesoca的

《中原音韵》字表(附四家拟音)与推导方案。本文的拟音不甚严谨,仅供理解押韵之便。

END

免责声明:本文由卡卷网编辑并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只提供分享给大家。

卡卷网

卡卷网 主页 联系他吧

请记住:卡卷网 Www.Kajuan.Net

欢迎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